• <tt id="84qz5"><noscript id="84qz5"></noscript></tt>
      <rt id="84qz5"></rt>

    <rp id="84qz5"><meter id="84qz5"><p id="84qz5"></p></meter></rp>
    <b id="84qz5"></b>
  • <b id="84qz5"><tbody id="84qz5"></tbody></b>
    <acronym id="84qz5"><small id="84qz5"></small></acronym>
    <cite id="84qz5"><span id="84qz5"></span></cite>

  • 
    
    <cite id="84qz5"></cite>

    公司新聞

    當前位置:首頁 >> 行業新聞

    國產手機悄現“漲價潮” 價格戰之后拼什么?--液晶屏

    發布時間:2016-08-12

    國產手機悄現“漲價潮” 價格戰之后拼什么?液晶屏

    年程過半,隨著小米、華為、OPPO、vivo、金立、魅族等新機型的陸續推出,主流國產手機的價格區間正在悄然上揚,之前占據市場半壁江山的“千元機”越來越少,“性價比”也不再是手機廠商吆喝產品時的口頭禪。一直以物美價廉、性價比高打市場的國產手機,正在變得越來越貴,消費者會愿意繼續買單嗎?價格戰之后廠商們要拼什么?

    想要更好的?得多出錢

    “今年全是旗艦機型。”這雖然是句玩笑,但并不可笑。“旗艦”往往意味著配置更高、性能更高、外觀更精致,但也意味著價格也更高。

    7月26日,金立在京發布了主打“內置安全加密芯片”的超級續航旗艦配置新機金立M6和金立M6 Plus,售價2699元起至3199元。而上一代產品金立M5的售價則為2299元起。相對于軟件加密,硬件加密的安全等級當然更高,但也意味著要多付幾百塊錢。

    7月27日,小米也在京正式發布了旗下紅米品牌的旗艦機型紅米Pro,共有3個版本,定價1499元起至1999元。而之前的紅米系列產品售價為499元到899元,是小米旗下最受歡迎的千元機。

    事實上,自2013年8月紅米手機首次銷售以來,紅米品牌手機在3年的時間內售出了超過1.1億臺,平均每秒售出1.2臺,堪稱“國民手機”。“紅米Pro就是國民旗艦手機。無論是技術、工藝還是性能,紅米Pro都達到了旗艦水平。”小米公司創始人、董事長兼CEO雷軍(微博)說,從經典的紅米、大屏的紅米Note到旗艦的紅米Pro,小米已經完成了對紅米品牌的構建與升級。

    無論是定位于高端政商機型、原本的價位區間就比較高的金立,還是過去主打性價比、走親民路線的紅米,都選擇了更好也更貴的新品策略。實際上,回顧一下今年上半年主流廠商的新品機型,偷偷漲價的不止這兩家。

    魅族新機MX6的售價為1999元,而之前MX4和MX5的起售價都是1799元;華為P9國內售價2988元起,而去年的P8則是2888 元起;華為“麥芒5”售價為2399 元起,而“麥芒4”則是2099 元;OPPO今年的主打機型R9起售價為2799元,去年R7為2499 元;vivo Xplay5售價為3698元起至4288元,而vivo Xplay一代的售價為2998元……

    以OPPO為例,2015年7月,OPPO手機的平均售價為1586元,而到了2016年7月,則是1977元。

    根據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GfK的監測數據顯示,2016年上半年,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達到2.2億部,同比上漲20%。手機零售均價為1503元(不包含iPhone),而去年同期是1389元。其中,1000元~1500元價位段零售量同比上漲47%,2500元~3000元價位段上漲111%,3000元~4000元價位段上漲70%。

    而另外一家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數據也顯示:中國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從2013 年的207 美元(約合人民幣1380 元)上漲到了257 美元(約合人民幣1714 元)。

    存量換機 性價比不再“一招靈”

    還記得2014、2015年那場“全民造機”的熱潮嗎?做電視的、做空調的、賣保健品的、說相聲的……有超過100個品牌一窩蜂地殺入智能手機市場,希望分得一杯羹。但是,國產手機在瘋狂擴張的同時,也在經歷殘酷的洗牌。GfK的數據顯示,2016上半年,中國智能手機市場TOP10品牌份額已超過85%,市場高集中度已經比較高了。實際上,在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之后,目前存活的智能手機品牌已經只有50家左右了。

    “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了”,無論是業內人士的感受,還是各種第三方的統計數據都已經驗證了這句話。市場的增速已經非常緩慢,藍海早已變為紅海,甚至血海。

    “2016年手機市場基本已經是一個存量市場,智能手機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了90%。手機行業的競爭焦點,已經從傳統的拼硬件配置和性價比,到了比拼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。”vivo公司全球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馮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
    存量市場與還處于蠻荒時期的增量市場的玩法肯定是有所差異的。因為存量市場上的大部分購機者,都不是第一次購買智能手機,因此,他們對于產品和體驗都有更高的期待,除了價格,他們還會追求品質、工藝、前沿技術,甚至一個更高端的品牌形象,以彰顯自己的審美品位。這也就不難解釋,為什么各個廠商都在調整產品結構,從低價沖量,逐漸加大中高端系列的權重。

    “手機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了全方位的競爭,第一波智能機快速崛起是靠運營商推動的,所以產品更多的是需要滿足運營商的定制規范和運營商的價格體系;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時期,為了搶奪市場份額,大家只能走性價比路線;而接下來,要走的就是品牌路線、用戶體驗路線,不能再拼性價比,這是時代和行業發展的必然路線。”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告訴記者。

    連曾經放言硬件應該免費的周鴻祎(微博)都開始反思:硬件溢價賺錢非常合理,這并不邪惡。如果長期處于微利狀態,企業很難提升技術、打磨出更好的產品。

    不戰價格戰什么?

    貴不見得是壞事,但要消費者為“溢價”買單并不能順理成章。價格戰血洗過的國產手機市場,接下來要比拼什么?

    實際上,國產手機在產品、技術、專利、資源、廣告、渠道等諸多方面的爭奪戰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。熱門綜藝、熱播影視劇的贊助商都能看到手機品牌的身影,最紅的明星一定會是某個手機品牌的代言人。

    “未來中國手機廠商只有6至8家能夠生存,若想在這激烈的市場里分得一杯羹,差異化是不變的策略。差異化戰略是趨勢,也是生存之道。”劉立榮說。不能再用性價比去吸引大量消費者,只有做好品牌、產品和渠道服務的差異化,才能讓消費者為“高價”買單。

    劉立榮認為,未來手機行業的趨勢一定是細分用戶,先獲得細分用戶的產品認同和情感認同,打造差異化品牌;在定位好細分用戶之后,一定要抓住用戶的痛點和剛需,打造超越用戶預期價值的差異化產品,完善用戶體驗,這是差異化競爭的核心;渠道服務能力也要實現差異化,尤其在全球開放市場的環境下。

    就在幾年前,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還是蘋果和三星的天下,如今,市場前五名已盡是國產品牌,這說明國產手機已經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認可。廉價鋪貨的時代過去后,國產手機確實需要玩得更高級一些,越來越貴的國產手機只有也越來越好,才能繼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。(來源:液晶屏

     

   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